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365bet365用网址_365bet官网网址是多少_365bet体育投注网站

        来源: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 访问量: 发布日期:2023-01-30 10:12:07
        客家酿酒

        钟楠林


        时近冬至,天干物燥。母亲早早地用庞谷①洗刷干净了饭甑、板盖、摸蓝、酒缸等一应用具。昨日的太阳特别好,这些蒸酒要用的家伙足足晒了一整天,沁透了太阳的味道。

        我还在梦中,母亲就起来浸米、滤米了。等我起床,灶膛里的柴火正旺,饭甑已经笼罩着浓浓的热气了,灶下里充满着酒饭的糯香。

        酒饭熟透了,母亲叫我拿了个饭碗,盛了小半碗的酒饭,放在灶门口的顶台上。母亲说,这是敬灶头娭毑的。我看着那碗冒着腾腾香气的酒饭,咽了咽口水,寻思道:灶头娭毑赶紧吃,她吃完了就可以给我吃了。


        图片

        以前生产队,冬下会分一点糯米给社员蒸酒过年。我家是超支户,分不了几斤。母亲就籼米跟人家换,一筒半籼米换一筒糯米。过年总得有酒啊。

        堂兄帮母亲扛下饭甑,放在脚盆沿架好的淋米架上。这时,灶头娭毑也尝完了鲜,母亲说,我可以吃了那碗酒饭了。母亲要我一点一点用手抓着吃,不许说话。

        客家人酿酒,最忌讳的是不干净。器物用具得干干净净,言语气息也得干干净净,尤其不能从嘴里说出脏话。否则,酒就会发酸。酿出一缸酸酒,是家运不好的兆头。所以,母亲得用酒饭来堵住我的嘴。

        只见母亲将碾碎的酒饼,放在木瓢里,用温开水化开,一点一点地、均匀地淋在酒饭上。稍许,母亲将酒饭倒进广口的酒缸里,用手伸到缸底,一遍一遍地捞起,让酒饼水与酒饭充分混合。之后,她轻轻压实和摸平酒饭,并在中间开拳头大小的酒井

        做好酒井,将酒缸放入塞了稻草的箩筐里保温,然后盖上板盖和被子,酒饭就进入了自然发酵


        图片

        其实,我母亲一九七三年冬这个早上的酿酒操作,与两千年前东汉颍川郡钟大娘的酿酒流程,没有什么不同。

        东汉,钟大娘接着我母亲的流程,开始观察发酵的状况。

        某日,钟大娘发现酒缸里的酒娘溢满了酒井。她知道,酒,已发酵完成。也许,她会用竹羹舀一点酒娘出来,供奉给灶头娭毑品尝。酒娘,就是原浆酒,醇厚而浓稠,是米酒的精华,客家人说,是“最有肉头”的。

        接下来就是漕酒了。只见钟大娘提过来一大桶的冷开水,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酒缸里。她边加水,边将酒糟打散,然后搅拌均匀,盖上板盖。

        漕酒的时间长短,要看你需要的酒的浓度,漕得越久,酒越浓烈。钟大爷喜欢喝略微烈一点的酒,所以,第二天下午,钟大娘才开始起酒。她用木瓢将漕好的米酒,一瓢一瓢地舀起来,用细密的筲箕过滤。这次起的酒便是头道酒


        图片

        剩下的酒糟还要再次加入冷开水,继续用酒糟漕酒。这次漕好后是要用布袋子,将酒糟挤干,挤出来的酒水就是二道酒。

        头道酒醇浓郁,二道酒略显淡寡。不同的酒,待不同的客。

        接下来,钟大娘将舀出来的米酒盛入锅中,用火烧开,然后,舀起来盛入酒坛,用红纸盖好,麻绳扎实,坛嘴封了,这就是过年用的熟酒了。

            本地的杨村客家人,不在锅里将米酒烧开,而是就在酒坛子里,周边围上谷糠稻草,直接焙烤烧开,他们叫酺酒
             另一个时空中,我母亲也完成了这套动作。当然,我的母亲并不知道,千百年来,千千万万的客家妇女,和她一样,在重复着汉代钟大娘的这套动作。

        图片

        客家米酒,是最古老的黄酒。

        商周我们的先祖就创造了酒曲发酵。代,黄酒酿造流程已经成熟。

        中国黄酒有三大派系一是以绍兴黄酒为代表的江浙流派,二是以客家酒为代表的客家流派,三是以孝感米酒为代表的湖北流派。

        绍兴黄酒呈琥珀色,透明澄澈,味道浓郁,如绍兴花雕、古越龙山。孝感米酒白如玉,甜润滑稠,淘宝上卖得最火的龙南“小娟米酒”,实际上是孝感米酒风格客家,则酒体橙黄,酒味香醇口感丰富。


        图片

        古法酿造的黄酒,还得数客家米酒正宗。

        想我客家先民,自中原一路迁徙,他们的牛车上,他们的背囊里,携带了中原最先进的文明成果,也定然携带了四书五经和酒饼。当他们一头扎进了赣粤闽这片大山区,就像进了大自然的保险箱。由于少与外界交往,这些从中原带而来的文明成果,就被固化在历史的时空中,而未被其他文明稀释或杂糅,一直保留着其古典性和纯正性,一如客家话和客家酿酒工艺。

        客家人靠着四书五经,经纶济世,大出天下;

        客家人又靠着自酿米酒,诗礼传家,怡然自得。

        “中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”“仁者,爱人。”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”客家人将这些儒家思想,拌在酒饼里,和在酒饭里,混合发酵,最后溶解到客家米酒之中。是故,客家的米酒,兼具中和、醇正、柔润、古雅之特征,甚合中庸之格、仁义之道、忠孝之德。


        图片

        唐朝客家名相张九龄《题谢公楼》诗云:

        谢公楼上好醇酒,

        二百青蚨买一斗

        红泥乍擘绿蚁浮,

        玉碗才倾黄蜜剖。

        诗中的“好醇酒”,就是客家米酒青蚨,是铜钱的别称。斗,是古代酒器。二百吊钱买一盅酒,可谓价高质佳,言其酒好。这酒刚刚从密封的坛里倒出,酒面上泛着细密的泡沫,盛在酒碗里如同晶莹润泽的黄蜜,清冽而甘醇。诗中,张九龄将客家米酒的色、香、味完美呈现了出来

        所以,你喝的客家米酒,不单单是酒,还是一部在大山里秘传了千年的四书五经和诗词歌赋。


        图片

        注释:

        庞谷:风车尾出来的空瘪的谷壳。

        饭甑:客家人的炊具,用来蒸饭的甑。饭甑用木板条箍成。呈上大下小的桶状,中间用竹篾或藤条捆住,两侧有耳方便端持,有盖,底部有竹编扁锥形甑貔,让蒸汽透过。

        板盖:客家人盖锅的木板盖子。

        摸蓝:直径一米以上的圆形竹编,客家人常可以用来盛东西、晒东西或盖住东西。

        家伙:客家话指用具、工具等物件。

        灶下:客家话指厨房。

        灶头娭毑:指灶神。客家人称灶为灶头,称奶奶为娭毑。灶头娭毑,就是灶神奶奶,也简称为灶毑。灶毑,是客家信奉的诸神当中最亲近烟火气的神。灶毑是沟通上天和家庭的桥梁,也是“家主”。善待灶毑,灶毑就会向上天帮这个家庭说好话,而平时则会照看好小孩和家禽,确保家庭好运顺遂。所以,过时节要上香祭奉,平时煮了好吃的,要先盛上一碗来敬奉她老人家。

        冬下:客家话指冬天,或冬天到了的时候。

        超支户:以前生产队按劳动出勤记工分,分粮食时减工分。分粮食后,工分余额出现负数的家庭,就叫超支户。

        酒饼:客家话指酒粬。

        木瓢:客家话也说薯嫲,指用大松树木材挖成的水瓢。

        酒井:酿酒时,在酒饭中间要挖的一个竖向的深洞。酒饭发酵,酒娘渗出在酒井里,如果酒娘将满井面时,酒即酿成,可以下一步工序了。

        颍川郡:相当于现在的河南颍水流域一大片地区,汉魏时期非常繁华。颍川郡是许多姓氏的发祥地,钟氏就是颍川名门,后迁徙至南方,成为客家人的一支。

        酒娘:客家话指未兑水的原浆酒。

        竹羹:竹筒穿上一根柄,用于舀水的用具。

        肉头:客家话指酒的醇酽丰富,回味无穷。

        漕酒:客家话指加水后让酒进一步发酵的流程,目的是漕出酒的浓度和烈度。

        酒糟:指发酵后的酒饭。

        起酒:将漕好的酒舀出过滤。

        头道酒:指第一次漕好的米酒,相当于白酒的头曲。二道酒:指第二次漕好的米酒,相当于白酒的二曲。

        来源:见山书院

        相关文章

   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        文章关键词:
        分享到:
        官方微信
        关注·政务微信
        新浪微博
        手机网站
        扫描访问手机网
        关闭